
梁厝村全景。陳暖 攝
古祠澄波、村田映畫、榕蔭溪韻……提起位于倉山區城門鎮三江口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不少福州市民都能聊上幾句。這片內外兼修、濃濃古韻的風水寶地,是福州的一處網紅打卡地,更是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從“無梁不開榜”的文盛之地,到市民心中的“都市最美村落”,在梁厝村的探訪,讓我深深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這本厚重的“書”里,有對歷史的珍重與尊崇,更有保護、修復、利用的新曲。
古村:亦耕亦讀續文緣
順著滿眼綠意的南江濱東大道一路向前,與“時尚感”滿滿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為鄰的,便是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陽光映照下,小橋流水、棟棟古厝迎面而來。

梁厝村全景。陳暖 攝
和以前與家人朋友來此地的閑逛不同,這次,我有了“專屬導游”,他就是梁厝村文化站的老站長梁振榕。在梁老師的講述下,我開始在“千年梁厝”里的漫游。
梁老師告訴我,宋隆興元年(1163年),梁氏五世祖梁汝嘉與摯友朱熹登茶洋鼓嶺,于白云峰頂,眺望閩江對岸狀若展翅之紫燕的蒼翠小山——永盛南里鳳山(今梁厝村),朱熹嘆稱“好一風水寶地也”,建議梁氏遷居于此,后鳳山改名為燕山。
梁厝村原名就叫做燕山村,因背靠燕山而得名,在這山水形勝、頗具特色的燕山腳下,梁厝人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

宋朱熹曾講學于燕山書院。陳暖 攝
“布衣暖,菜根香,唯有讀書滋味長”。在梁厝,“耕讀”傳統盛行,文風鼎盛。宋朱熹曾講學于燕山書院,并親題“貽燕堂”三個字,如今貽燕堂作為梁厝宗祠堂號,懸掛在宗祠之中。
梁厝村是理學傳家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從宋至清共走出27名進士,歷史上出現過福州一帶“無梁不開榜”的盛況。清代兩江總督梁章鉅,中國近代科技翻譯家梁鳴謙,中國科學院院士梁守槃、梁敬魁,“二七”烈士梁甘甘,馬江海戰烈士梁祖勛等,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一村兩院士”“夫妻雙教授”被傳為佳話。

古建筑風貌。陳暖 攝
在這片梁厝人精心繪就的文化版圖上,我了解到,長期的文化積淀,也給村子里留下了不少寶貝,比如千年古剎龍瑞寺、梁氏宗祠、文昌宮、梅澗書院舊址等。據統計,村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龍瑞寺大殿、永盛梁氏宗祠)、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梁甘甘墓)、文物登記點31處。
街區:細細織補守舊貌
千年時光流轉,地處三江口片區的梁厝村,也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闊步前行。這么多的寶貝,這么厚重的文化,它們現在還好嗎?我的疑惑,被梁老師看在眼里:“都在街區里好好地護著呢!”
以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為核心,結合保存下來的農田、池塘、燕山等景觀,一個被古道街巷、古建院落、花田景觀“簇擁”,理學文化、海絲文化、耕讀文化交匯的歷史村落嶄新亮相。

古建筑院落。陳暖 攝 梁老師帶我逛的,是已建成開放的一期。該項目先行實施北至永南路,東至貽燕路,南至梁敬玖宅、梁寶林宅,西至藍灰厝、梁仁柯宅的區域,占地面積約8.5萬平方米。
既是“村落”,“土味兒”少不了。在街區,更多的空地留給阡陌田園、瓜棚菜畦,不僅保留農田肌理及池塘,還分片播撒農作物種子或草籽,營造“庭前花木滿,院外小徑芳”的田園之美。時值茉莉花開,清香徐來,片片田野間孕育著滿滿的希望。

永盛梁氏宗祠。陳暖 攝 說話間,我來到街區標志性建筑——永盛梁氏宗祠前。這處始建于南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的建筑,初為“梅澗書屋”,朱熹曾在此講學。
宗祠前的雙福廣場,碧水潺潺繞村而行,這還原的舊有水塘與宗祠“合體”,便是“梁厝新八景”中的“古祠澄波”之景。

瓷盞圣象近景。陳暖 攝 宗祠墻上一對栩栩如生的嵌貼瓷盞圣象,也讓我挪不開眼。聽著梁老師的講解,我了解到,這圣象身上鑲嵌著的,是梁氏族人家家戶戶捐獻的百余個白瓷酒杯,加上腳踏八寶,背馱插著畫戟的花瓶、玉磬,寓意驅邪扶正、吉祥平安。
為守好這個寶貝,按修舊如舊原則,周邊影響建筑整體風貌的搭建被統一拆除,讓建筑主體和院落等原有空間格局和外觀式樣盡可能還原。同時,主殿屋面和殘損構件也被精心修復,加上完善的排水系統,讓宗祠煥發新顏。

文昌宮。陳暖 攝 和永盛梁氏宗祠一樣,在街區內,37處文保文物點、歷史建筑、風貌建筑一一呈現。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龍瑞寺、宋朝理學家朱熹的墨寶、清朝皇帝御賜的“福”字方匾……可謂“一街夢千年,今朝綻芳華”。
振興:活化利用啟新程
在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征程中,伴著打響五大國際品牌的生動實踐,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越擦越亮。為守好城市的“根”與“魂”,作為閩都文化國際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也在保護開發、活化利用的新路上踏實前行。

婚俗文創館。陳暖攝
“三江口第一村”“福州藝術門戶”“都市最美村落”……這都是梁厝村的新目標。在歷時300多天修繕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唐、元、清等古厝不僅有新貌,更被活化利用成書吧、茶館、展示館等,真正讓舊時古厝“走入尋常百姓家”。
比如,始建于清代的合院式民居藍灰厝,修復后已被活化利用為大眾茶館,今年“五一”開業后,人氣頗旺。在這里,市民逛累了都可以歇歇腳,嘗嘗價格親民的福州茉莉花茶和特色小吃,還能欣賞評話、茉莉花茶制作工藝等。我了解到,目前,一期項目已有15家商戶入駐。

特色歷史文化展示廳。陳暖攝
“三江口第一村”“福州藝術門戶”“都市最美村落”……這都是梁厝村的新目標。在歷時300多天修繕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唐、元、清等古厝不僅有新貌,更被活化利用成書吧、茶館、展示館等,真正讓舊時古厝“走入尋常百姓家”。
比如,始建于清代的合院式民居藍灰厝,修復后已被活化利用為大眾茶館,今年“五一”開業后,人氣頗旺。在這里,市民逛累了都可以歇歇腳,嘗嘗價格親民的福州茉莉花茶和特色小吃,還能欣賞評話、茉莉花茶制作工藝等。我了解到,目前,一期項目已有15家商戶入駐。
(來源:福州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