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秀麗的帝封江茉莉花基地。
閩江兩岸茉莉香,白鷺秋水立沙洲。這是對福州茉莉花生動的描述。用清水沏泡一盞茶,花香透過茶湯彌散,滿室芬芳,喝上一口,沁人心脾——這說的,便是福州茉莉花茶。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了解福州茉莉花茶的“前世今生”。
福州茉莉花茶作為接待用茶亮相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見證東西方文化交流
“閩邊江口是奴家,君若閑時來吃茶。土墻木扇青瓦屋,門前一田茉莉花。”這首民謠里的茉莉花,承載著曾生活在烏龍江畔的福州人的美好記憶。來到位于倉山區帝封江的茉莉花田,通過無人機的鏡頭,可見五虎山上青翠連天、烏龍江水波光粼粼。江畔,一望無垠的花田中,茉莉花開滿枝頭,為這幅“山水畫”點綴出了別樣意韻。
這片由滔滔江水沖積而成的沃野,與傳承數千年的栽培、窨制技術,不僅造就了福州茉莉花茶的盛名,還見證了2000多年來的東西方文化交流。
早在西漢時期,茉莉花經由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了福州。福州盆地中心的沖積平原為沙壤土,肥力高、水分足,扦插茉莉易成活。在我國的60多個茉莉花品種中,單瓣茉莉清香獨特,為福州獨有。
自宋代以來,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國出口海外的重要農產品,到清代達到鼎盛。1860年,福州成為中國三大茶市之一,茶葉出口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額的35%。福州茉莉花茶逐漸成為貢茶。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盛贊福州為煎茶勝地。
鴉片戰爭后,福州逐漸成為重要的茶葉港口,茶葉輸出量曾一度超越上海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第一。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要求十分嚴格。
獨特窨制工藝
據《食物本草》《本草再新》等醫藥典籍記載,茉莉花性辛、甘、涼,具有鎮靜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氣、抗衰老、防輻射、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細菌等作用。
福州茉莉花茶有著傳承千年的獨特窨制工藝。茉莉花一般在夜間開放,一個窨次通常需要一整夜時間。每到晚上八九點,隨著花苞將迎來與茶葉的第一次相遇,復雜的窨制工序就此開始。窨制,也叫熏制,利用茶葉的吸附作用和茉莉花吐香,將茶味與花香相融合。每一窨次對溫度、濕度、下花、烘干等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如果是九窨花茶,僅僅窨花就要經過81道工序,技藝之繁復讓外人始終難以一窺門道。受益于嚴格保密和傳承,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藝未傳到其他國家,目前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能窨制茉莉花茶。2014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不完全統計,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帶動2.6萬戶福州茶農、花農戶均年增收1.2萬元,成為一個地方特色農業產業。
花農在茉莉花田里勞作。
形成政策保護體系
上世紀6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已遠銷22個國家和地區。上世紀80、90年代,福州城郊的城門、建新一帶茉莉花茶生產加工廠家達到300多家,年加工量2萬多噸,占全國茉莉花茶加工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自200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福州先后出臺了《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關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從支持茉莉花種植、花茶加工、園區建設、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品牌宣傳等方面形成保護福州茉莉花茶、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并且,從2009年開始,全市定期舉辦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賽和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人、傳承大師賽,推動技藝傳承從“主動引導”向“自發參與”轉變。
從2008年開始,福州茉莉花茶陸續榮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是國內首個同時獲得三大地理標志的農產品。此外,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從2010年的16.85億元提升至今年的35.63億元。
制茶匠人在制作福州茉莉花茶。
全產業鏈總產值明年擬增至60億元
在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互動中,福州茉莉花茶的獨特魅力得到當今世界茶葉界的高度認可。2011年12月,福州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2012年10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名茶”稱號。2014年4月,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福州茉莉花茶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如今,搭上國家戰略產業“一帶一路”的順風車,飄香千年的福州茉莉花茶將借機揚帆再啟航。近年來,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陸續在多個高級別展會上展現。體驗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品飲福州茉莉花茶等活動,有力地展示、傳播了福州茉莉花茶文化。
今年,我市全面貫徹實施《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用好用足強農惠農政策,力爭至明年,將福州茉莉花茶全產業鏈總產值提升至60億元,努力在全省各類型茶葉中走前頭,在全國茉莉花茶行業中當表率。同時,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全市范圍內新增茉莉花種植面積1.6萬畝,并加快茉莉花主題公園建設,依托帝封江茉莉花基地,示范種植茉莉花250余畝,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茉莉花景觀,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博物館
(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文 林雙偉 石美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