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末,倉山上渡洋洽河東臨閩江四橋、西接閩江五橋的區位優勢,吸引了一座面積達25.2公頃的上渡建材市場落地于此,成為許多福州市民一直以來對于倉山上渡的第一印象。
葉義斌 攝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后,閩江南岸崛起一道道都市天際線,依山傍水的倉山上渡已在人們面前呈現出另一幅全新的面貌。
陳建國 攝
山水共融,現代都市風貌 山上看福州,水中游福州,城中品福州,一直是福州市民獨特的生活體驗。
如今,行走在緊鄰倉山區上渡街道的南二環沿線,行道樹如綠絲帶向遠方延伸,三角梅點綴其間,十座小公園以及園林小品將其打造成為“最美迎賓大道”。
陳暖 攝
近年來,福州一直在結合水系整治,進行園林綠化及景觀配套設施的建設改造。而在上渡街道轄區內,洋洽河沿線的串珠公園“水清、河暢、路通、景美”,使街道內的諸多內河、綠地串珠成線。 隨著“兩江四岸”環境提升工程的推進,江心公園與環南臺島休閑路段也將進一步蛻變,上渡街道周邊居民將來更可一賞城市天際線與江水共融的景致。 鬧中取靜,共享都市繁華
上渡街道分別毗鄰以福建師大為核心的文教資源集聚區,以及以倉山萬達等為核心的商業資源集聚區。周邊居民在享受便捷的教育與商業資源的同時,更難得多了一份“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安靜。
“用‘鬧中取靜’來形容周圍的環境很合適,因為平時工作用腦較多,我休息時更喜歡安靜。周邊布局開闊,往來人群比較穩定,所以休息時也不會受到噪音干擾。”上渡街道洋洽社區的蔣女士已經居住于此三十多年,平時從事文書工作的她格外珍惜這樣一份寧靜。
對于靜謐的享受,并不用以犧牲生活的便捷為代價。在以上渡街道為圓心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步行15分鐘左右的半徑范圍,超市、菜市場、早餐店、理發店、快遞點等一般必需的生活設施早已配套成熟。
石美祥 攝
至于時尚品質、文旅夜市等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周邊居民的全天候消費空間和途徑也暢通無阻。近年來,倉山區以萬達廣場省級示范商圈為依托,已形成萬達(金街)、愛琴海等6條聯動的夜色經濟街區。
葉義斌攝
談及身邊大型商圈的興起,蔣女士感慨頗深:“早在倉山萬達建成之前,我們和休閑需求的滿足之間還隔著一條閩江。”如今,她從上渡街道洋洽公交站出發,乘坐336路公交車僅兩站就可抵達大型商圈,“選擇騎行也只需要花十分鐘”。
倉萱 供圖 樞紐崛起,南臺中軸之上
從小就住在上渡街道周邊的許女士,見證了這里三十多年來的變遷。如今,她的孩子也在家附近的上渡中心幼兒園上中班。談及未來孩子的升學,許女士表示并不擔憂:“周邊有南臺實驗小學、第四中心小學、師大附小,以及福州第三十九中學、福州江南水都中學,將來小初高都不用擔心就讀校。”
葉誠 攝
對于許女士而言,一條上渡路的變化也承載了她過去的生活記憶。上世紀末,三縣洲大橋架通閩江南北后,上渡路如同動脈般隨著經濟一同崛起。如今,同時連通南二環、白馬南路以及閩江大道的上渡路車流不息,驅車從此駛出,就進入了通往城市每個角落的交通骨架網絡中。
倉萱 供圖
早晚高峰期時,二環交通以及過江通道往往較為擁堵。不過據報道,近期我市為分流尤溪洲大橋的交通壓力,將增設其與南二環、浦上大道等方向的快速聯系通道;并建設3條匝道,形成南二環、浦上大道與閩江大道的快速聯系。
陳建國 攝
根據規劃,福州未來將實現“中心城區10分鐘上快速路、主城區內各組團間20分鐘”的快速通達體系。在一系列緩堵保暢措施下,包括上渡街道在內的南二環交通情況將得到極大改善。得知這個消息時,許女士表示十分贊賞:“這意味著我們上班通勤、外出游玩時的出行體驗將更加通暢。” 隨著二環內快速聯系通道的規劃鋪設,一張布局合理、銜接順暢的綜合交通體系網正逐步展現,二環內的區位優勢,讓舊貌新顏的倉山板塊表現出更強勁的動力和活力。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