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有多少個街頭公園?近年來,福州致力將綠地“串珠成線”,串聯起整座城市的園林式幸福生活。據統計,到今年3月為止,福州已有1248座公園,其中街頭公園高達800多個。大半年來,福州又有不少新的街頭公園涌現,為“千園之城”添彩,昨日正式開園的倉山后坂街頭公園是其中之一。
從今年10月1日起,后坂路街頭公園示范段工程全面開工,歷經50余天,全新的后坂街頭公園驚艷亮相,打造出茉莉芳境、福澤之路、風情驛站等8處景點。11月23日,海都記者探訪這一未來的網紅公園。
古厝“蝶變” 可品茶能義診
后坂村古韻悠悠,書香濃濃,擁有后山臨水宮、坊下亭、有政堂(駙馬府)、林珠19號、壺山林氏洋中厝大宅等多處歷史建筑群。在建設過程中,后坂街頭公園將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統籌納入,讓游客在游園時,亦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福州的深厚底蘊。
壺山林氏從清雍正四年傳承至今,已歷九代,是我省唯一一個中醫內科非遺項目。經過活化利用,壺山林氏洋中厝大宅變身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在傳播“閩醫”特色的同時,也向市民提供義診、品茶、送香包等多種暖心服務。
據壺山林氏第八代傳承人林越漢醫生介紹,每周一、三、五晚及周日上午,市民可來體驗館內測血壓、血糖。此外,大家也可現場品嘗連翹、金銀花、板藍根等10種草藥熬成的涼茶,預防感冒。
林珠19號則充滿了煙火氣息,這里已被改造成大眾茶館,林珠19號旁的平臺也變成了“百姓舞臺”,將不定期開展文藝表演活動,如古箏彈奏、林浦安南伬唱、腰鼓等,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步道“驚艷” 有顏值有內功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模式,近年來,福州市正深入踐行這個理念,后坂街頭公園就是很好的體現。
順著公園的茉莉花步道漫步,由鵝卵石、木樁及各式觀賞草搭配而成的綠帶讓人賞心悅目。而這條綠帶不止有“顏值”,還有高深的“內功”。
原來,公園在建設時擯棄了市政硬質排水溝,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打造出“旱溪”、“植草溝”。在它們的幫助下,園區內地表徑流將自動匯聚至低洼處,形成一個水塘,暗埋的管道又進一步對下滲水體進行凈化和過濾。如此一來,公園便能增加蓄水能力,實現生態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護及恢復道路沿線生物多樣性方面,后坂街頭公園也遞交了一份高分“答卷”。據介紹,園內的綠樹上設有鳥類樹屋、巢穴等生物友好設施,目前已有野生鳥類和松鼠等棲息。
公園“有福” 遍布榕城元素
潔白的茉莉編織小品,映襯著碧草鮮花……在后坂街頭公園,你隨處能發現榕城元素。
以公園花境為例,這里以鄉土植物為主,配置比例超過80%。除了原有行道樹小葉榕等獨具福州特色的樹種外,還重點使用茉莉花、三角梅、藍雪花、鼠尾草、芙蓉菊、腎茶、迷迭香等特色花香植物。每種花卉開花時長、季節各不相同,從而形成四季有花的自然景觀。而且植物周邊都有相應的科普介紹,用手機輕輕一掃,你便能知曉這些植物的前世今生。
徜徉過百花叢,你還能在運動場上盡情地揮灑汗水。“福居安樂”景點中設有籃球場和五人制足球場,目前由倉山區文化旅游投資集團運營管理,采取免費開放或低收費開放方式。市民若想入場打球,不妨在文投集團微信公眾號頁面進行預約。
城市版園林生活成現實
串珠公園進而從河濱延伸向道路兩旁。林蔭道旁小、散、碎、邊等地塊皆可成園。在福州,民眾向往的城市版園林生活正成為現實。
福州市園林中心工作人員鄭先生分享了打造街頭公園的經驗。他表示,街頭公園建設有三個方面重點。一是要順應自然,即應對山體、水體、綠化進行修復整合,結合“十位一體”。二是要結合“公園+文化生活”,持續發掘公園文化價值,構建公園非遺文化展示、花事活動、自然科普教育、互動文娛、體育健身等多元化的公園文化生活場景和特色文化載體,塑造福州“園林品牌”。三是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修建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健身設施、休閑兒童娛樂設施,推動福州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來源:海峽都市報 全媒體記者 羅丹凌 包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