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山區堅決貫徹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強省會戰略,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持續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著力打造“創新經濟中心、海絲文化高地、幸福之城樣板”,為福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倉山貢獻。
以高度自覺抓好學習宣傳貫徹
倉山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通過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專題研討會、座談交流會、黨校學習、黨支部學習會等形式,推動各級黨委(黨組)迅速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傳達到各級黨組織、每個干部,確保全覆蓋、無遺漏。區委主要領導帶頭上黨課,促進全區干部進一步學出堅定信念、學出絕對忠誠、學出使命擔當。同時,積極組織協調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用好“醉美倉山”微信公眾號、倉山新聞網等區屬自媒體平臺,全方位宣傳、多角度報道全區各級各部門學習貫徹情況,形成濃厚輿論氛圍。
以開放發展打造創新經濟中心
倉山區作為傳統科教強區,充分發揮地域優勢、開放優勢、科教優勢等三大優勢,立足倉山作為福州大學城和軟件園之間的橋梁地帶、中心城區最大的工業園區所在地的基礎條件,以“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戰略意識,主動融入福州科創走廊建設,加快公建配套、基礎配套等總投資200多億元的45個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速科創街區和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力爭新增標準化廠房300萬平方米,以更大力度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
倉山區堅持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既對外招大引強,又對內深挖潛力,依托智能產業“一園四鎮”、生物醫藥“一核雙區、兩園兩中心”等載體,持續培育壯大智能和生物醫藥兩大新興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平臺、商圈、總部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打造三江口和江南CBD總部經濟、互聯網小鎮等平臺經濟、火車南站TOD新城樞紐經濟、白湖亭和奧體周邊現代商圈等4個集聚區,帶動三產跨越發展,構建創新開放現代化的城市產業體系。
以文化賦能打造海絲文化高地
倉山區作為福州歷史古跡保存最多的區域之一,將結合城市開發建設和品質提升,充分挖掘文物價值,持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力度,穩步推進煙臺山申遺,加快梁厝、螺洲、洪塘等歷史風貌區建設,充分挖掘陳靖姑信俗、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以及陳寶琛、嚴復等名人效應,拓寬民間信仰、民俗文化交流渠道,不斷增強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依托新成立的倉山區文投集團,全面接管運營現有的文體場所,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全域旅游發展,高水平打造具有“國際范、閩都韻”的文化地標,不斷放大“后世遺”效應,推動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
以增進福祉打造幸福之城樣板
倉山區作為主城區人口最多的區域,將搶抓福州都市圈建設契機,堅持大片區開發理念,對標國際一流城市,統籌謀劃、連片開發,科學布局大型商業綜合體、總部大廈、新興產業,以及人才公寓、娛樂康體、教育醫療等項目,全力推進“十四五”期間總投資超萬億元的近千個項目建設,迅速拉開城市框架,不斷提升城市能級,高起點、快速度推動三江口、蓋山片區等重點區域建設,全力聚人氣、興產業,打造福州中心城區新的區域中心。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兩江兩岸”風貌改造提升,扎實開展城鄉環境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同時,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加快水、電、路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校舍43萬平方米、學位2.75萬個,省立醫院金山新院(二期)等項目建成啟用,構建更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為發展保駕護航。
以黨建引領夯實忠誠盡職根基
倉山區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化平臺黨建工作,加快推進環南臺島濱江示范帶建設,打造黨建引領下的倉山工作走廊。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四下基層”“四個萬家”等優良作風,持續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對標“七種能力”,推動“一線干部考核”常態化、長效化,大力培養“獅子型”干部,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來源:福州新聞網 倉山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