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億一千八百萬元,成交!”24日,在福州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隨著拍賣師落槌,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收儲地塊E由福州市倉山區土地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競得。福建省土地出讓管理系統顯示,這是我省出讓的首宗“標準地”。
不同于以往簡單地根據規劃條件進行出讓,“標準地”出讓前設立了許多前置條件,使出讓土地更加“標準化”。“以這次出讓的E地塊為例,以往只要滿足容積率、限高、綠化率等規劃條件就可以出讓。現在作為‘標準地’,需要明確總平方案、外立面風貌景觀效果、產業準入、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排放標準等多項要求后才能出讓。”倉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林鵬浩介紹,預計E地塊建成后將比原有廠房增加50倍以上稅收。
“倉山現有產業儲備用地‘稀而貴’,我們要摒棄傳統土地開發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粗放方式,提高企業準入下限,吸引鼓勵高能級、高技術企業進駐。”林鵬浩說,在“標準地”出讓模式下,可以篩選出符合園區發展規劃要求的企業;先對總平方案等進行評審,能保證園區建筑外立面風貌效果;企業拿地后直接進入建筑圖紙審查階段,從“交地”躍入“施工”環節,預計縮短兩個月以上的建筑落地時間,整體審批和建設竣工交付時間縮至8個月。
2019年,倉山區入選自然資源部全國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詳細評價試點。倉山探索出“出租后讓”等一系列首創舉措。原先,企業購買土地需一年內付清土地出讓金,“先租后讓”模式允許企業前五年先按租賃形式繳納部分土地出讓金,待發展壯大后,在第六年交付剩余土地出讓金。這不僅能讓企業順利拿到土地,也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此外,在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倉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規劃用地審批提前,為企業提供土地出讓金支持。原先企業購買土地時,需付清土地出讓金才能進行規劃用地報批。在用地審批提前模式下,企業只要付完50%的土地出讓金就能報批了,為企業平均節省2個月到3個月時間。
為了提升工業用地利用率,倉山還試行“工業用地可分割”做法。“通俗地說,就是一棟建筑可分給不同的企業,實現‘共享’。”林鵬浩說,他們設置了監管條件,即最小分割單元不少于1000平方米,最小隔間不少于200平方米,避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
(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馮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