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案手法
冒充“老朋友”詐騙
“你好,還記得我是誰嗎?不記得了?再想想,真是貴人多忘事啊,明天我出差就到你那里了,到時你就知道我是誰了!”騙子以“猜猜我是誰”的熱情糊弄人,第二天便謊稱出車禍或者物品被扣,需要錢急用,施展手段直至受騙者匯錢為止。
網上售藥騙局
一些網上藥品廣告吹得神乎其神,號稱包治百病,無效退款等。老人們出于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很容易選擇“嘗試”一下。但真的發現無效想要退款時,卻已無法聯系到商家。這些“藥品”往往并沒有相關許可,安全性缺乏保障。老人盲目在網上購藥、吃藥,不僅達不到包治百病的效果,反而會危及身體健康。
高息理財詐騙
不法分子向老年人兜售虛假金融產品,開出比市場行情高得多的回報率,以高息誘惑老年人,對風險避而不談。一些老人不具備理財專業知識,缺乏對金融市場的了解,很容易貪圖高利息掉入騙局。
相親交友詐騙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朋友獨居寂寞、求伴心切等心理特征,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上刊登交友信息,誘騙老人上當,之后會以種種理由向其借錢。等老人要求對方還錢時,才發現對方早已經不知所蹤,自己的錢也一去不回了。
典型案例
曹老伯加入一個“股票投資微信群”,并在群主推薦下準備購買一個“新三板”股票,還專程去了杭州實地考察。民警洞悉詐騙套路后百般勸說,可曹老伯就是不信,還稱“我后悔算我的”。民警聯系到曹老伯女兒,直到見到在銀行上班的女兒,他才最終冷靜下來,保住了60萬養老錢。
防范要訣
01
與子女多溝通交流。
02
養生知識問醫生。
03
不貪小便宜。
04
涉及錢的事,不要草率做決定。
(來源:倉山區委政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