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山區委政法委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部署會。
近年來,倉山區從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大局出發,持續完善全區各級綜治中心基礎設施,強化實戰效能,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綜治中心與網格中心、e體+多維調處中心一體融合、一體運作,推動政法改革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民警在“e體+”多維調處中心調解矛盾糾紛。
網格精細管理聯動社區服務
一是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互動互聯。相關職能部門與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互動互聯,將通用性、共享性數據全部導入,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促進街道社區的有效服務和管理。目前,“9+X”數據庫有1465636條信息,涉及綜治組織及業務信息、實有人口信息、特殊人群、非公經濟組織及社會組織信息等,并根據變動情況實時更新。
二是精細管理網格,優化綜合治理。倉山區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實現“排查全覆蓋,管理無縫隙,服務全方位,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矛盾糾紛及時化解,有需服務及時到位”的網格管理。目前,精細劃分網格741個,實現“鎮(街)吹哨,部門協同處置”,各類社會矛盾得到及時化解。今年以來,全區辦理網格員日常案件26047件,日均案件處理量約133件,處置率99%,形成全面覆蓋、實時反應、部門共治、聯通共享的社區綜合治理新模式。
三是強化日常巡邏,吸納群防群治。倉山區各級綜治中心優化工作流程和方法,宣傳發動鎮(街)、社區(村)干部、群眾注冊“e福州平安管家”應用1.5萬人,實現轄區群防群治隊伍全覆蓋,充分調動了居民群眾的積極性。今年以來,全區各級綜治中心發布、執行平安管家任務22703件。
智慧訴訟平臺推進公平正義
一是在線云端審判,提高服務效率。打造全案由“全流程在線、全方位服務”的全在線智審“倉法樣本”——“e倉法”智慧訴訟服務平臺。提供“24小時不打烊”在線立案通道,當事人可隨時隨地進行在線身份核驗、填寫信息、上傳材料、電子簽字、線上繳費等訴訟活動。平臺運行以來,成功立案7039件,成功率71.83%。為特殊個案提供定制化服務,梳理類案必備的事實要素和法律要素,實行批量在線“要素式”立案審查,實現民事訴訟案由100%覆蓋。實行訴訟全流程在線“云庭審”,真正實現足不出戶“打官司”。
二是智能高效辦案,提升工作效能。“e倉法”集約“送達+排期”流程,助推審判走高速,堅決杜絕“不作為、慢作為”等拖延辦案現象。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模擬,自動提取案件有效信息,一鍵批量生成“判決書、裁定書、筆錄、公告”等各類過程與結論文書,法官與書記員只需核對或修改少量信息即可使用,為法官減負。平臺為法官智能生成過程性文書、結論性文書、執行文書100646份。“e倉法”為每個案件添加防偽水印和文書識別二維碼,實現“一案+一碼”專屬化,保障司法公信力。
三是司法協同一體,提增發展效益。“e倉法”實現與審判系統、送達系統、調解系統等各個法院信息化系統之間的聯動共通,達到“法官、當事人簡單掃一掃,訴訟全在線、信息多應用”的“云訴訟、智斷案”方便快捷功效,實現電子卷宗“一鍵”自動智慧匯集、編目與歸檔,全面開啟辦案無紙化、檔案電子化“倉法智慧”模式。
“e倉法”智慧訴訟服務平臺頁面截圖。
建設“e體+”多維調處中心
一是專業調解,增賦減負。由政府購買第三方團隊服務,派駐專業人員,并逐步招聘、培育調解員,組建本土團隊,現有調解員15人。今年1月多維調處中心試運行,一個月時間內,142起矛盾糾紛被流轉至本土專業團隊,其中133起被順利化解,化解率93.6%。相較去年同期化解數、化解率分別比升129.3%和44%。
二是閉環管理,聯調聯動。多維調處中心試運行的一個月內,派出所、街鎮村居干部、網格員及相關調解組織聯合摸排矛盾糾紛429起,快速調解矛盾糾紛287起,對無法快速調解的矛盾糾紛,移交“e體+”多維調處中心,由駐調處中心專業團隊分類施策、專業調解。
三是科技加持,數字提能。對接公安接處警平臺和對接政府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打通部門間數據交流、整合、共享壁壘,提升矛盾糾紛網上流轉、線上聯調、數據深度分析等功能,實現矛盾調處一網通辦、云網聯調在線服務、數字建模分析預警,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和風險隱患預警預判能力。
創新司法行政管理推進社區矯正工作
一是依托特色,打造智慧“大腦”。倉山區“智慧矯正中心”設置社區矯正指揮中心、教育培訓室和報到登記室等18個功能室,并依托“南臺島”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林浦古村、螺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林氏家族詩書傳家的優良傳統,打造富有人文特色的“智慧矯正”文化宣傳氛圍,以激發矯正對象對家國的深切情感。
二是寬嚴相濟,彰顯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將社區矯正寬嚴相濟措施貫徹到矯正的全過程。強化幫扶教育,減少社區矯正對象出現違規行為,根據月考核結果及參加公益活動表現,對社區矯正對象表現良好的提出表揚或降低管理類別。針對社區矯正對象張某突發多項嚴重疾病,依據其家屬申請,召開刑事執行檢察聽證會,結合聽證情況調整個性化矯正方案。
三是護航民企,優化矯正職能。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對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經營活動的,放寬申請外出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加快審批流程,最大限度地保障社區矯正對象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倉山有關部門對“私人影院”開展專項整治。
整治“私人影院”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深挖細查,尋根溯源。自查近三年類案,梳理案件特點并擬定調查大綱。通過App查詢、聯合屬地公安排查等方式收集轄區內“私人影院”地點信息,形成初步名冊清單。實地走訪查找問題,歸納出消防安全隱患、侵犯知識產權、違規提供住宿服務、食品安全隱患、疫情防控風險等方面的監管漏洞,后對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公益訴訟線索立案,并集中送達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整治進度。
二是聯合治理,專項整治。今年6月,由倉山區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全區聯合打擊治理“私人影院”行業場所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聯合打擊整治“私人影院”行業場所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治理。
三是多方合力,提升效果。推動文旅部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私人影院”版權執法專項行動,區文體旅局、新聞出版局、文化執法大隊清查轄區內無版權商戶28家。
區公安分局對無證經營的15家場所予以取締,對未按規定辦理住宿登記的9家場所予以行政處罰。
區消防大隊和區應急局對存在消防問題的7家場所責令限期整改。
區衛健局督促7家場所及時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照。
區市場監管局責令超過核準登記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16家場所及時辦理變更登記。
此外,14家專項整治行動成員單位重點針對5家法人代表重復、1家營業面積較大、4家地理位置較中心的“私人影院”開展“回頭看”,鞏固治理成果。成員單位協商共建長效機制,督促經營主體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五必須”“三不得”制度,促進新興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福州晚報 記者 程明 葉智勤 通訊員 彭成柱/文 受訪者供圖)